成都商報記者
  李惠 劉海韻 王梅
  攝影記者 劉海韻
  說文解字:
  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
  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“孝”字。《說文解字》解釋篆體孝字雲:“善事父母者。從老省,從子,子承老也。”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係。《詩經》中有這麼一段話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蓄我,長我育我,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欲報之德,昊天罔極。”反映出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。
  母親60歲生日,三個開餐館的兒女爭著“歇業”為母辦壽宴!昨日,成都商報獨家報道的這則新聞引發市民關註的同時,也引起了市民對“孝”的議論,父母眼中的“孝”是什麼,兒女眼中的“孝”又是什麼?昨日,成都商報記者採訪了60位成都市民,對於孝,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。今日我們予以選登部分。
  “歇業”為母辦壽宴的劉家人:
  給長輩辦60壽宴是家規
  也能影響下一輩
  在“歇業”為母辦壽宴的餐館老闆劉茂明看來,“孝”就是平常事。劉茂明說,他們家族的規矩是,長輩到了60歲一定要做大壽,滿70歲也要大擺宴席。
  “我們對長輩盡孝,這樣的舉動也影響了我們的下一輩。”劉茂明說,如今12歲的女兒就特別懂事。昨日中午正值餐館上客高峰,成都商報記者就看到其女小陽(化名)忙著給客人遞碗筷、上菜。小陽說,父母開餐館早出晚歸,非常辛苦,平時放假的時候,她會來餐館打“下手”,為爸爸媽媽分憂。
  同劉茂明一樣,在哥哥劉茂軍的餐館內,劉茂軍的一對兒女也忙著打下手。
  餐館廚師羅師傅表示,老闆的舉動讓他深受觸動,以後自己的父母過生,也要給他們辦一場好的壽宴。
  名人眼中的孝
  王錚亮
  再忙,
  每月也要回家看父母
  2014年馬年春節聯歡晚會,王錚亮深情演唱了一曲《時間都去哪兒了》,朴實的歌詞娓娓道出父母對子女的情深意切。
  王錚亮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他在演唱這首歌時,腦海中都是父母的畫面,因為演唱這首歌給全國觀眾,這也是他30多年來,第一次沒有和父母一起度過除夕。
  談到“孝”,王錚亮說現在很多人覺得父母天經地義應該對自己好,有些人也覺得孝敬父母后應該有所回報。而他認為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發自內心應該做到的,不應該想著盡了孝心後能獲得他人的掌聲。
  2010年初,家中最有威嚴的父親突然病倒,至今仍然行動不便,王錚亮的夫人專門為老人在郊區買了房子療養。房子在山間,進門前要先經過七八十級階梯,而王錚亮就承擔起背著父親登階梯的任務。王錚亮說,每次抱著父親時,父親都會更緊地擁抱他;每次親吻父親,父親也會反過來親吻他。
  王錚亮說,他無論工作再忙,也要儘量保證一個月回家看父母一次。
  魏明倫
  父母過世,
  將兄長當父親孝敬
  魏明倫說,孝敬父母是人類的天性,也是所有物種的本性,“羊有跪乳之恩,鴉有反哺之義”連羊羔、烏鴉都能做到孝敬父母,人類又怎會做不到?
  魏明倫家中有一位父親、兩位母親,母親是一個生母、一個養母。在自貢市的南山公墓,他將三位老人合葬在一起,還附上了一副獨特的墓聯:三位老人靈魂安息,五個子女骨肉相連。橫額則為:生死和睦。他希望家人們不管是否在世,都一定要和和睦睦的。父母過世後,魏明倫也是身體力行地將家中長輩兄長都當成父親一樣孝敬。
  譚喬
  父母生日,
  陪他們一起過
  譚喬說,他同父母並不住在一起,平時一個月能碰面兩三次。在他看來,多陪父母是最好的盡孝方式,有空的時候,就帶父母去郊游。父母生日時,他都會同父母一起過。
  即便如此,譚喬還是認為自己還做得不太好,因為工作太忙了,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,他沒有與父母常聯繫。
  普通人眼中的孝
  “女兒多給我打電話就是盡孝”
  母親陳蘭蓉(84歲)
  我腿腳不便八九年了,兒子在外地工作,平時都是兩位女兒輪流照顧我。在我看來,女兒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是孝順。
  女兒王虹、王榮
  能夠多陪父母就是孝心。
  某女大學生
  過年回家陪父母,有空就給媽媽打電話就是孝心。
  母親張女士
  女兒好好做人就是最大的盡孝。
  女兒付娟
  我老家在達州,平時不在母親身邊,多打電話給母親,瞭解老人的想法,就是盡孝。
  母親李倫秀
  我知道女兒工作忙,她多給我打電話關心一下就是盡了孝心。
  女兒家寶(19歲,大一學生)
  以後盡全力來實現母親從未實現過的夢想就是最大的孝心。我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帶著母親環游世界。
  母親顏女士
  女兒很懂事,她就像我的開心果,經常幫自己分擔家務。每年生日,女兒都會為我親手做個小禮物。
  “父母喜歡吃啥,就買給他們”
  丹丹(18歲,大一學生)
  我父母都在雅安,我從初中以來一直在外地讀書,只有寒暑假能陪伴父母,我覺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得並不太好,以後一定會更多地抽出時間來關心他們。
  王夏(19歲)
  孝道就是多看望一下父母,而不需要買什麼東西來孝敬他們。
  寧慧(公司職員、25歲)
  盡孝就是孝順父母,父母喜歡吃啥,就給他們買。
  黃波(27歲,研究生)
  孝心就是陪父母看自己不喜歡的電視,父母看著高興,自己雖然不喜歡看,但從不表露。
  梁曉陽(28歲,目前在讀研)
  孝心是多陪父母,給他們買生活用品,衣物等東西。
  王先生(30多歲,醫務工作者)
  我在四川工作,老家在河南,一年回去一次,覺得有些虧欠父母。我覺得,多陪父母才是最好的盡孝方式。
  李明(公司職員,37歲)
  孝心就是要勤勞工作,父母生病時守在他們身邊,照顧他們。
  鄧明群(48歲)
  女兒在上大學,女兒多打電話問好就是孝順。
  高吉均(60歲)、周懷蓮(56歲)夫婦
  全家人在一起就是後輩對長輩的孝道,遇到問題要敞開內心交流。
  曾隆福(78歲)
  兒子常回來看我就是“孝”,不希望兒子買什麼東西,希望他平安健康就好。
  吳素清(81歲)、梁玉萍(59歲)母女
  59歲的梁玉萍提著一袋蔬菜、輓著81歲的母親吳素清,她們幾乎每天都會這樣散步買菜聊天,母親認為一家人和睦地在一起就是後輩們孝順了,她說自己反正有退休工資拿,也不缺生活用品。
  馬榮輝(95歲)
  和50多歲的三女兒住在一起,女兒每天都會為我做飯、端洗腳水,很孝順。
  民俗專家:對傳統孝道習俗應有揚有棄
  來自巴中的馬先生介紹,在他的老家,家中父母只要健在,晚輩就不能大張旗鼓過生日,不能以生日名義大擺酒席請客吃飯、收別人賀禮,哪怕做子女的已經六七十歲,兒孫滿堂。要不然,會被人說你不孝,不尊重老人。當然,一家人吃頓生日宴是沒問題的。據瞭解,在貴州、重慶等省份的一些地方也有這樣的習俗。
  來自山西的郭小姐說,從小到大在家裡吃的每頓飯,菜上桌後,第一碗飯一定是盛給年紀最長的男性長輩的,其次為女性長輩,如果男性長輩不在,就依次類推。
  四川民俗專家袁庭棟認為,代表傳統孝道的《孝經》《二十四孝圖》等,裡面有不少案例是愚孝,應該被拋棄。一些傳統觀念,比如“父母在不遠游”的說法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也不現實。當然對於傳統孝道習俗中好的方面應該更多繼承和發揚,俗話說“百善孝為先”,尊老敬親的核心不能丟。
  他說,所謂孝,就是一種道德規範,只要心中有一定的道德標準,並沒有固定的形式要求,每個家庭的情況不相同,只要子女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,根據實際情況,發自內心尊重老人,全心全意孝順父母,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是可行的。
  新聞鏈接
  “新二十四孝”
  網上曾流傳一份“新二十四孝”,相對於傳統的孝道要求,更生活化,也更具時代性。不妨看看,你做到了幾條?很多網友說,由於工作的緣故,每一項都做到不太現實,但即便不能全部做到,以此為參照時常提醒自己也是好的。
  1、經常帶著愛人、子女回家
  2、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
  3、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
  4、親自給父母做飯
  5、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
  6、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
  7、為父母建立“關愛卡”
  8、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
  9、教父母學會上網
  10、經常為父母拍照
  11、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
  12、打開父母的心結
  13、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
  14、支持單身父母再婚
  15、定期帶父母做體檢
  16、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
  17、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
  18、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
  19、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
  20、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
  21、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
  22、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
  23、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
  24、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 (原標題:孝是陪爸媽看自己不喜歡的電視 孝是每天輓著老媽去買菜 孝是一家和和睦睦…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g72tgrd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